红外光学作为现代光学技术的重要分支,在军事、医疗、工业检测、环境监测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系统性地介绍了红外光学的基本原理、技术发展历程、核心器件与系统构成、主要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对红外辐射特性、大气传输窗口、探测器技术等关键概念的深入解析,揭示了红外光学技术如何突破人类视觉限制,实现对"不可见世界"的探测与成像。 文章还详细分析了红外光学在夜视、热成像、光谱分析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并探讨了新型材料、智能算法与多光谱融合技术为红外光学带来的革命性变革。最后,对未来红外光学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前瞻性展望,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红外光学的概念与意义 红外光学是研究红外辐射(波长范围约0.75μm至1000μm)的产生、传播、探测及其应用的科学与技术领域。1800年,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通过棱镜色散太阳光并用温度计测量不同颜色区域温度时,意外发现了超出红色光区域仍存在"看不见的热线",这一发现标志着人类对红外辐射认知的开端。...
二类超晶格(T2SL)红外探测器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适用于更远距离成像、更高速度的运动目标追踪。量子效率(QE)是决定光电探测器能否高质量成像的关键指标之一,提高T2SL红外探测器的QE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邮电大学周峰研究员团队梳理了中长波T2SL红外探测器量子效率提高的方法,归纳了多种调控手段,讨论了各种因素对量子效率的影响,对高品质中长波红外探测器的产业化技术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研究成果以“T2SL红外探测器高量子效率机理的研究进展”为题发表在《激光技术》期刊上。 T2SL材料特性 T2SL是两种不同材料从几个纳米到几十个纳米的薄层交替生长并保持严格周期性的多层膜结构,事实上就是特定形式的层状精细复合材料。由于带隙灵活可调、高大面积均匀性、较高的重现性和可操作性、低俄歇复合及宽光谱响应范围(3 μm~30 μm)等优点,但由于T2SL材料中的Shockley-Read-Hall(SRH)复合限制了光生载流子扩散长度,使得T2SL具有相对较短的载流子寿命,且工艺上难生长较厚的高质量T2SL外延材料,薄的外延材...
快速反射镜(Fast Steering Mirror,FSM)简称“快反镜”,也被称为偏摆镜或精瞄镜,是集光学、机械、电子技术于一体化的精密装置。该装置通过与高灵敏度、高响应速度的传感器协同工作,可构建高精度光学扫描跟踪系统,具备极高的角度分辨率、响应速度和带宽特性。 作为光电精密跟踪系统的核心组件,快反镜的核心功能是实现光束方向的精准控制。其显著技术优势体现在超快响应速度与超高控制精度的有机结合,主要应用场景包括: •光路误差校正:有效补偿光路中的倾斜误差,确保光束传输路径的稳定性; •光束指向稳定:通过动态调节反射镜面姿态,抑制外界干扰引起的光束抖动; •快速跟踪系统:在光电跟踪场景中实现对目标的实时捕捉与持续锁定。 一、快反镜的工作原理 快反镜采用压电陶瓷驱动+柔性铰链传动的复合结构,主要组件包括:•驱动单元:压电陶瓷(利用逆压电效应实现纳米级位移)&bul...
挥发性有机物(VOCs)作为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对象,其定义可从监测技术和法规标准两个维度进行界定。 在环境监测领域,VOCs特指通过氢火焰离子检测器(FID)测得的非甲烷总烃,涵盖烷烃(如丙烷)、芳烃(如苯系物)、烯烃(如丙烯)、卤代烃(如二氯甲烷)、酯类(如乙酸乙酯)、醛类(如甲醛)、酮类(如丙酮)等八大类有机化合物。 我国现行《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 37822-2019)则从环境管理角度,将VOCs明确定义为: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其判定标准需同时满足20℃时蒸气压≥10Pa或标准大气压下沸点≤250℃的物理特性(甲烷及国家豁免物质除外)。该定义既包含光化学反应活性特征,又明确了可量化检测的挥发性参数指标,为VOCs污染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常见VOCs种类详见下表:...